世界部分国家人才政策发展动向及启示
2024-04-08 大国人才

  去年年底发布的《2023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在分析未来10年全球人才竞争形势时指出:“人才竞争力作为国家竞争力、创新和地缘政治软实力的关键要素,将变得日益重要,国际人才争夺战也将越来越激烈。”在此形势下,了解研判世界各国最新人才政策动向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梳理了世界部分国家最新人才政策动向,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关领域工作提供参考。

  发展动向:多方面入手提升人才竞争力

  01

  强化关键和新兴领域人才引育

  最近一段时期,世界部分国家纷纷把焦点放在关键和新兴领域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上,范围主要集中在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半导体技术、生物健康等领域。

  强化量子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布局。继2022年美国出台《量子信息科学和技术劳动力发展国家战略计划》和日本出台《量子未来社会愿景:通过量子技术实现未来社会愿景及其战略》后,2023年,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相继发布国家量子战略,均强调加大量子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保障量子产业国际领先地位。主要措施有:研究明确量子产业劳动力需求、教育需求和核心人才发展目标;扩大量子相关教育和培训,包括培育量子教育与研究相关机构、增加量子相关奖学金、强化与量子龙头企业合作培养量子研发人才和技能人才;强化量子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量子研发项目投入,积极推动量子科技商业化,为量子科技人才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积极探索吸引全球量子科技人才的措施,包括优化移民政策、设置量子人才专项、提供资金支持和设施支持等。

  强化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引育留用。2023年5月,美国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提出实施人工智能劳动力发展战略的十个优先事项:评估人工智能劳动力;研制各学习阶段人工智能教材;支持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人员;强化人工智能劳动力的培训;探索多元化和多学科专业知识对人工智能的影响;识别和吸引国际最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发展和平衡区域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和培训;加强联邦政府人工智能劳动力发展方案;将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纳入人工智能教育和培训;加大人工智能研发劳动力优先发展政策宣传力度。

  2023年8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将于2024年起为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顶尖青年人才发放补助资金,以防止人工智能人才外流,其中对优秀在职青年人才予以每年每人2000万日元,每年资助50人;对优秀博士后予以每年每人600万日元,每年资助200人;补助资金可用于研究经费和生活补贴。

  2023年10月,英国政府宣布将投入1.18亿英镑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其中1.17亿英镑用于资助12个位于多所大学的人工智能博士培训中心,以培养下一代人工智能研发人才和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技术研发,100万英镑用于实施人工智能未来补助金计划,旨在帮助下一代人工智能领导者支付搬迁到英国的费用,同时还将推出一项新的签证计划和相关优秀奖学金,积极吸引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优秀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国际留学生。

  2023年12月,新加坡相关部门表示,新加坡未来将加快人工智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3-5年内使新加坡人工智能专家队伍增加两倍达到1.5万人。

  强化半导体技术和生物健康领域人才培养。近一段时期美国各界积极加快培养半导体技术人才以落实《芯片和科学法案》,如2023年1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与爱立信、IBM、英特尔和三星等企业建立跨部门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培养复合型半导体人才;4月,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发布《美国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的愿景和战略》,明确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建立的三大目标之一即“建立和维持半导体劳动力发展体系”并提出相应举措等。

  除美国外,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培养半导体技术人才。日本经济产业省于2023年3月宣布启动向国外派遣半导体领域年轻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的项目,让青年人才到欧美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学习尖端半导体技术,学习时长几个月至几年不等;韩国和荷兰于2023年12月宣布两国正式结为“半导体同盟”,阿斯麦和三星将联合投资1万亿韩元在韩成立半导体研发中心,并在未来5年间共同合作培养大量半导体人才。

  生物健康领域方面,2023年2月,韩国政府召开人才培养战略会议,明确将生物健康等关键领域人才作为重点培养的战略人才,并将推动制定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策略;2023年6月,美国白宫宣布启动“建设未来生物劳动力”的行动计划,强化生物技术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02

  大力吸引留学生尤其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留学生

  当前世界部分国家主要通过制定吸引留学生的专项计划和优化留学生签证制度两种方式,大力吸引留学生尤其STEM留学生。

  2023年2月,澳大利亚政府公布延长留学生工作签证的具体资格清单,以吸引澳大利亚劳动力短缺的相关专业留学生毕业后留澳工作。

  2023年3月,加拿大政府宣布将留学生毕业后在加工作许可延长至可达18个月,以吸引更多留学生留在加拿大工作。同时,日本政府提出将制定新的外国学生接收计划,计划在2033年实现接收40万名外国留学生目标并将留学生在日就业率提高至60%,为此日本从改善接收优秀留学生环境、完善大学国际化环境、创造对海外人才有吸引力的教育环境、促进留学生在日本企业就业留用等方面入手,积极优化软硬环境,以便顺利完成这个目标。

  2023年7月,美国新增人口学和人口研究、发展和青少年心理学、地理空间情报、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机电一体化和机器人与自动化工程、复合材料、风景园林、机构研究等8个STEM专业,进一步扩大吸引留学生范畴。

  2023年8月,韩国政府宣布启动“留学韩国30万”计划,计划5年内吸引30万名留学生到韩国留学,并提出吸引留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四大举措:拓展吸引留学生的途径,优化地方政策吸引当地产业发展所需留学生,强化高科技和新兴产业对相关留学生吸引力度,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保障计划实施。

  03

  积极吸引和培养急需紧缺技能人才

  随着制造业的回归及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发展,越来越多发达国家面临熟练技能劳动力短缺问题。

  2023年2月,加拿大政府宣布将投入2.5亿美元,实施一项由高增长行业的行业需求驱动的短周期技能提升计划,帮助约1.5万工人掌握相关技能并转型过渡到数字经济、先进制造、清洁技术等高增长行业的新岗位;5月,加拿大政府宣布出台移民新政,首次启动基于职业类别的筛选程序,优先吸纳有特定职业工作经验和技能的新移民,进一步强化吸引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同时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宣布将投入超过8000万欧元开展InnoVET PLUS创新大赛(通过创新竞赛方式开发出色的职业培训课程和创新的继续教育途径),以确保德国的职业培训更加卓越和更有吸引力,吸引更多年轻人才参加职业培训、提升技能水平。

  2023年9月,韩国法务部宣布实施“3.5万名熟练技能人才创新性扩大方案”,将熟练技能人才签证名额从2000人增至3.5万人,以积极吸引熟练的外籍技能人才,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地方经济活力。

  2023年11月,新加坡精深技能发展局发布《未来经济技能需求2023/24》报告,通过分析研究2012-2022年新加坡国内的招聘数据,解读未来行业发展和职业技能需求,确定“优先技能”并提供相关培训建议,帮助更多公民更好掌握市场急需紧缺的技能。同时欧盟委员会宣布建立“欧盟人才库”,搭建非欧盟国家技术人才到欧盟工作的统一招聘平台,汇集居住在欧盟以外的求职者资料和欧盟雇主的空缺岗位需求(以各成员国相关短缺职业岗位为主),平台将通过特定工具和提供相应服务,使求职者和雇主更容易相互识别并加速双方聘用进程,以解决欧盟技术劳动力短缺问题。

  04

  积极以各种方式建立人才联盟或科教联盟

  2023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印度签署合作,将简化两国科研资助流程,扩大资助领域,强化两国科研人员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新兴技术领域的科研合作,作为落实“美印关键和新兴技术对话”倡议的重要举措。同月,英国宣布启动实施英、印互惠青年专业人员计划,支持来自印度和英国的青年专业人员前往对方国家生活、学习和工作长达两年,以促进两国青年人才学习和交流。

  2023年3月,澳大利亚和印度签署了相互承认学历的框架机制,该机制将支持澳大利亚和印度的学生、研究人员、学者和机构之间的进一步流动、联系和合作。

  2023年4月,加拿大和法国政府成立科学、技术和创新联合委员会,该组织将积极研究如何强化两国科研人员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战略领域的合作;同时,加拿大和瑞士政府签署科学、技术和创新联合声明,提出将为两国科研人员创造更多机会,持续推动双方科学研究合作,特别是气候与可持续发展、生命科学与健康、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研合作。

  2023年7月,新加坡—中国青年实习交流计划正式启动,这是新加坡第一次与外国签署双边实习交流计划,双方将每年各派最多500名学生到对方国家进行最长为期六个月的实习,以进一步增强双方人才交流与合作。

  对我国的启示

  分析研判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才政策最新动向对我国有以下启示:

  强化我国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人才发展战略布局并扎实推进。加强相关领域人才发展顶层设计,出台产业、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系统化实操政策并扎实推进,同时指定专门机构加强对战略实施的跟踪监测,保障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各类人才供应。

  加大我国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并努力营造技能人才发展良好环境。积极研判高增长行业、新兴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发更具吸引力和实用价值的职业培训课程和创新的继续教育途径。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作用,加大我国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为蓝领工人打造体面的工作生活圈。

  进一步增强国际人才交流的主动性并积极建立各类人才联盟或科教联盟。研判与其他国家可能开展互利合作的领域,积极推进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尤其是民间主导的科技人才交流合作。积极强化与“一带一路”国家或“关键小国”的交流合作,通过建立学历或职业资格互认机制、成立科技创新联合委员会等方式,与“一带一路”国家或“关键小国”建立人才联盟或科教联盟。

  【作者陈敏、董星分别为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广东省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