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落到实处
2023-09-08 《中国人才》杂志2023年第9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高地,是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优化我国人才事业布局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新时代中国人才事业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人才强国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实践层面来看,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是一个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系统,在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框架内设计好实施体系,以更好地指导建设实践,提升建成效率与质量。

  明确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目标原则

  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是支撑科技强国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石,是深化人才事业各项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锐点,是加快全面建成社会主义人才强国的关键途径。提高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实施体系的有效性,需要先行明确包括主要目标、基本原则等。

  ——明确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目标体系。

  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旨在通过国家政策导向下的资源倾斜,实现高端产业、高端企业的规模集聚,以培养集聚一支能够释放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匹配的人才效能的人才队伍,形成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需要把建设目标进行具体分析与拆解,形成目标体系,进一步明确实践方向。

  具体来看,其根本目标是通过人才高地建设,以点连线,以线带面,优化我国人才队伍结构,提升我国人才工作效率,优化我国人才布局,提升人才效能,助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人才强国。其关键目标是通过高地内高层次平台育成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成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良好局面,形成人才事业发展的雁阵格局,带动我国人才事业整体跃升。其长远目标是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的前提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丰富人才储备。

  ——形成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需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对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统筹布局与规划部署。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为实现人才全面发展而服务,需坚持以联系、发展、系统、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中的各类问题。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突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中国特色。

  优化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推进效率

  在明确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目标与原则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搭建其纵向落实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层面引导提升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效率。

  ——在宏观层面进一步优化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顶层设计。

  作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需通过较高层次的统筹部署先行,对其在不同地域开展与实施进行指导,并综合稳步推进。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与人才交流政策,建立精尖人才事业发展平台,实行更加密切、便捷的人才交流政策,通过完善永久居留及出入境相关政策,增进科研与学术交流,打造人才环流生态,进一步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开放程度。要以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为契机,深化人才工作各项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各级高水平人才高地与政府之间的政策法规衔接度,建立高效工作机制链。

  ——在中观层面进一步形成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雁阵格局。

  高水平人才高地是集聚与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是具备示范效力的战略支点。以城市为主体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各地要在国家战略整体布局下,结合地方实际突出特色优势,从“创新链上成为科技创新引领者;产业链上做新型产业的主导者;价值链上成为价值实现的加速者;打造深化改革先行区,成为政策试点的探路者;打造区域协同示范区,成为雁阵格局的领头雁”这样“三链两区”的定位去开创人才事业发展新局面。

  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为代表的各大高水平人才高地之间并不是相对孤立的散点,而是相互联系、统一发展的有机整体,需加强其联系,依托七大城市群产生辐射效果,借力“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发挥其巨大潜力,在整体上推动中国人才事业发展。各大高水平人才高地之间加强构建高精尖人才培养共享基地平台,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人才团队品牌,提升区域间的人才交流合作频率,并组织专门团队定期开展支援服务,反哺人才资源于落后地区,从而强化区域比较优势理念,杜绝同质化竞争。

  ——在微观层面进一步调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实践活力。

  高水平人才高地虽是由政府主导倾斜优势资源打造而来,但各类用人单位和作为个体的人才也是其建设主体,要确保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质量,就通过放权或激励等手段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建设实践。具体来看,一是要下放用人单位选才、用才自主权,引导用人单位依据发展目标高效、精准选用人才。二是要建立相对客观的人才发展评价激励指标体系,运用于用人主体识别人才、激励人才、考核人才等环节,促进人才的综合发展与良性竞争。三是要完善支撑人才发展的地方法治体系,如巩固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人才诚信制度与单位诚信制度,加强相关执法的科学性与协同性,切实保障人才权益。

  重视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过程控制

  ——创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成果评价体系。

  依照相对客观的标准化指标体系,对一定时期后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提高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推进效率。在评价标准方面,需改变过去较为单一片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囊括人才经济效益、高地技术水平、高地基础设施配置密度等可量化客观指标以及人才发展环境、人才生活满意度、人才流动意向等非量化评价指标在内的分类评价复合指标体系。

  ——创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调整控制体系。

  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进程中,需在掌握与评价高水平人才高地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与需求的变化,不断控制、调整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设目标、方向与重点,引领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应是处于不断动态发展的状态,在实现某些阶段性目标后,应在当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指导下,及时设定下一阶段性目标,并细分发展目标,对建设发展方向及时调整。

  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切实保障人才安全。对于高水平人才高地内的高端人才队伍,尤其是涉及高精尖产业涉及对外保密工作的人才队伍,需通过采取优厚待遇吸引与牢固法律防范相结合的手段防范风险,增强用人单位的主体预防意识,切实防范和化解人才流失风险。

  作者:李广稷孟东方,单位: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