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为本”植沃土 “柔性引才”凤来栖
2021-11-02 中国组织人事报

  中国组织人事报三明讯 (通讯员 明组轩)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多渠道拓展柔性引才方式,为全方位推进三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打破人才引进刚性制约。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和人才发展需求,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24条措施,建立“1+18”人才政策体系,将人才认定范围、政策支持对象从高层次人才,拓展到存量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目前,全市共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22.71万人,拥有国家级、省级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94人。深化推进人才工作“放管服”,将存量实用型人才认定权限下放至各县(市、区),目前全市认定高层次人才及实用型人才4434人,其中各县(市、区)自主认定实用型人才2261人,为各类人才汇聚三明打开了一条“新通道”。

  围绕产业链招商链布局推进人才链。坚持把“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作为柔性引才的工作方向,近年来围绕“433”产业体系,培育形成了三明中关村科技园等“6+1”科技研发平台,在人才认定、人才编制池、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吸引一批创新人才到三明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人才聚集效应。2021年8月,吹响“大招商招好商”攻坚战役的号角,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闽东南、成渝汉等五个片区和三明中关村等招商引资重点任务,组建5个驻点招才引智专班,同步开展人才对接洽谈。目前,梳理确定了第一批87家拟重点对接目标企业,作为下阶段靶向招才引智的重点突破方向,力求人才争得来、能落地、用得上。

  创新机制赋能人才创造力。突出以实绩和贡献为导向,制定出台《特殊贡献人才奖励暂行办法》,通过实施“揭榜挂帅”,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引才用才评才机制,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到三明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在氟新材料、石墨及石墨烯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率先实施“揭榜挂帅”,2个项目被成功揭榜,吸引了2个科研团队开展科技攻关;通过实施“赛马制”,建立选贤任能、让能者脱颖而出的选才机制,推动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目前全市共有40名教师、59名医生、49名企业技能人才报名参加;通过实施“军令状制”,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激励机制,倒逼企业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团队)发挥作用,推动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做大做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重大突破。

  畅通人才双向流动渠道。积极对接中央和省里支持革命老区发展人才政策,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每年选送1—2名青年人才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019年以来先后争取2名中央博士服务团、37名省派科技服务团成员到三明挂职帮扶。积极对接国家机关及央企“对口支援”,开展干部挂职交流、人才引进培养、干部教育培训等,近期谋划实施项目106个、总投资约631亿元。持续开展人才交流合作,通过“院士专家三明行”活动,引进建立6家专家工作站,设立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创新实践基地,累计招收院士29名、博士后研究人员24名;打造19家人才驿站(人才之家),引进海斯福、科宏生物、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科飞产气等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团队;组织14名北京名医到三明开展“师带徒”帮扶活动,借助三明市第一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首批6位专家驻明开展工作;实施“三明后生仔”青年人才培育工程,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达成人才合作交流协议,发布大学生“扬帆计划”实习岗位1489个、吸引大学生1077人。

  来源:http://www.newjobs.com.cn/Details?newsId=0D6EBE58F310774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