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校内教育质量才能有效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2023-05-25 李志民

  规范教育培训机构起源于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当时主要是针对社会上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应试”培训,裹挟家长被动参与并成为普遍趋势,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招生入学秩序,增加了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文件下发后的两年多,校外培训机构反而逆势增长,之后国家又在教育部专门增加了一个司局级机构监管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加强了,表面上的培训机构收敛了,地下培训活动多了起来,学生课外负担没减少,家长财务负担更重了。

  我们就应该深入思考教培行业在最近几年疯狂生长的土壤和动力何在,为什么教育主管部门主张的“减负”会被教培行业“截胡”或转入地下,甚至客观上成为其行业高速膨胀的“神助攻”?也许,这恰好是借助市场机制反思“减负”等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契机。

  正常情况下,教培机构是正规教育的有益补充,正规教育保质保量,教培行业锦上添花,只要体制内的教育保证足够的时间和较好的质量,由于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是固定的,那么教培行业必然会被压缩在一个合理的空间里,有额外精力再去上培训班的也应该鼓励,毕竟多学习又有什么罪过呢?

  但是,当体制内教育放弃阵地,缩短时间,降低难度,在我国既定的规范化考试的轨道和框架中,在传统浓厚的教育期待和上升通道中,那些空出来的阵地和时间必然会被教培行业抢走。

  在很多人眼中,培训机构是在与正规教育抢人,两者是对立的。但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其实是在跟包括游戏、影音等一切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现代娱乐形式和时间“黑洞”抢人。以三点半课堂为例,我就听不少家长说过:政府“减负”的初心也许是好的,但三点半去接孩子本身就不符合中国大部分家庭双职工的实际,更重要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自制力很差,学校空出来的时间不能想当然地以为他们会去做些有益的事情,更多的可能是沉迷于电子游戏,影视甚至有害的娱乐中去,与其如此,还不如送到培训机构中去,既能学习,也能保障安全。

  为有效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落地。

  党的十九大指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教育领域,就是教育事业发展不充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前两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完善办学标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但在现实中,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一方面,把本应公平分配的教育资源优先向重点学校倾斜,必然造成非重点学校获取资源的机会被剥夺、被侵占,衍生出学区房等一系列乱象,激化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同一地区的公立学校,有的软硬件条件比发达国家的学校还好,而有的却比欠发达地区还差。资源的过度集中,必然出现资源浪费,导致无序竞争,最终滋生腐败,危害社会和谐稳定,这不但是义务教育的痛点,也是家长焦虑和教育内卷的根源之一。

  因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仅是数据报表,还要真正落地生根。即便在广大国土上由于经济发展差距难以实现教育均衡,但在一个城市、一个区或一个县里要尽量做到教育资源均衡,比如科学合理提升师资配置,通过校长、教师在区域内定期轮岗的方式进行弥补和解决目前的不均衡,让每个学校拥有大致相等的优秀教师数量,大致相等的教学软硬件资源条件等,逐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均衡,杜绝重点校、重点班现象,消除家长择校需求,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化分配,校外培训的需求就会大大降低。

  二、狠抓并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校内教学质量上不去,在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下(即便没有升学考试,但只要有选拔机制效果同样),家长肯定会“用脚投票”寻找其他的渠道,教培机构只是其中一个出口。假如我们不从提升正规教育教学质量出发,反而将“减负”不力的责任归罪、迁怒于教培机构,无疑是本末倒置。

  其实,我们可以从公办和民办两类教育的倒挂来分析,为什么基础教育阶段很多民办学校门槛和学费更高,众多家长反而挤破头送孩子去上,实际上就是对教育质量的一次“用脚投票”。在现实中,个别公办教师由于在编没有民办教师生存压力大,一套教案用上好多年不更换,得过且过;而有些民办学校的老师除了薪酬高,还有明确的竞争压力和各项指标,两相对比自然有了差距。

  提高教学质量,理念是核心,教师是关键。要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同时责权明确,建立考核和淘汰机制,督促教师知识能力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同时,斩断“课上不讲课后补”、有偿家教的利益链条,严格师德师风,这方面不仅要靠道德说教,更要靠违规必究的处罚措施。

  三、充分发挥在线教育的作用。

  三年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发挥了重大作用,全面支撑了“停校不停学”的教育战疫。疫情过后,我们不应该把在线教学当成临时措施,一旦教学秩序恢复就抛之脑后,反而应该加强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这很有可能将成为破解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难题的利器。

  几年前,媒体曾经推出一篇《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讲的是一个贫困县中学通过接入成都七中网校直播而发生惊天逆转的故事,虽然文章本身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但直到2020年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在线教学的潜力才真正让世人侧目。

  当然,在线教学是一个颠覆线下教学惯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对传统教育模式实现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构,在某种意义上要形成一种新生态、新常态。比如在普及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时,名师进行大班额的在线教学,而原本的老师就变成了辅导老师,实现“双师课堂”,一方面提升了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也对辅导老师进行了的实战培训,可谓一举两得,而想要实现这种模式,就要从体制机制、教学流程、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再造了,也包括教师转变观念。相关部门应该试点建设公益性的在线教育服务平台,用于制衡社会资本把在线教育服务带偏。

  四、严格规范和监管校外培训机构

  虽然校外培训机构并不能算作学业负担重的罪魁,顶多只是“帮凶”,但并不代表没有问题。一些地方校外培训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培训机构“退费难”“卷款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尤其是夹带资本力量搅乱教育生态对于区域的影响更是巨大,因此必须加强规范。

  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彻底杜绝体制内教师在培训机构兼职,坚决切断培训考级证书与体制内升学加分挂钩,加大对虚假及欺骗性宣传的打击力度,等等,定期开展排查检查,严查严办违法违规培训机构,及时问责通报,动态更新黑白名单,广泛接受各方监督,实现全面监管,不留死角。

  所以结论应该也很明显,那就是体制内教育应该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主动与培训机构去争,而不是避让,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校内正规教育的质量越高,培训机构的价值就越低。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