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综述(一)
2023-01-12 李志民

  (本文为《智能与赋能:中国外语教育数字化展望》一书第一章的节选。作者应邀参与该书编写,负责政策篇文稿撰写。该书已于2022年12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式出版)。

  我国教育信息化 政策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40多年,在国家重视、相关部委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教 育系统广大师生努力下,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条件和应用水平成 就突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扩大,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 善,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治理现代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 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信息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靠教育信息化积累的基础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有效地支撑了 “停课不停 学”。全国近三亿师生的在线教学,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某种程 度上对全体公民进行了一次在线教学和教育信息化的思想洗礼,让全国人民 达成了必须加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难得共识,必将对中国未来的教育变革产 生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

  一、信息技术发展带来教育形态变化

  (一)教育—学习方式呈阶梯性跃升

  半个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发生多次与教育—学习相关的阶梯性跃升,教 育—学习的渠道增多且效率提高,这种跃升差不多每十年一次。20世纪70年代,由于广播、电视在教育中的应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刻改变了教育— 学习的本质性特征。终身学习是20世纪国际社会影响最大、最具有革命性的教育思想转变[1]。与此相应地,广播、电视、磁盘等多介质参与,打破了教 育—学习局限于学校的单一局面。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革命 的兴起,对教育—学习技术手段的影响持续且深远,远程教育成为教育—学 习的一种新渠道,逐步形成了广播电视大学体系,其教育教学可类比传统学 校,为广大已步入社会的群众提供了学历提升的机会。20世纪90年代,知 识经济兴起,对投资模式、产业结构和教育的职能与形式产生深刻的影响。21世纪之初,联合国重新定义了新世纪的文盲:第一类是不能读书识字的 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是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如交 通标志、体育运动符号等);第三类是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 理的人[2]。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以来,我国积极构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教 育政策,推进国家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启动了教育—学习发展模式的革 新。21世纪第二个十年至今,在线教育和人工智能开启了教育—学习的环境 与业态重塑。

  (二)教育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首先,教育者的变化。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传统的教育者一般是处于可控可管状态,且具有职业追求和良好的道德修 养,随着在线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出现,如今的教育者来自五湖四海,类型多 样,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难以把握,难以管控的教育者范围越来越广。

  其次,受教育者的变化。现在的学生都是与网络共生的一代,属于互 联网 “原住民”,他们喜欢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习惯于屏幕学习,他们认为屏 幕学习效率高。而现在的教师基本上属于互联网 “移民”,他们习惯填鸭式教 学,习惯于书本学习,认为书本学习效率高。互联网 “原住民” 与 “移民” 的 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同,这是我们在制定政策和教育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再次,教育内容的变化。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人类对自然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这样广,新知识呈指数级增长。相应 地,教育内容更新速度加快。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知识的迭代速度越 来越快,人类近几十年创造的成就已经超过了过去几千年。我们原来的教育 内容很可能早已过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正规学校受教育时间还不到终 身学习时间的10%。

  最后,教育手段的变化。30多年前,当我们谈论教育技术时,主要是利 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等技术服务教学过程,解决有学习欲望而没有学习渠 道的问题,通过技术提供学习的基本条件和机会。传统教育技术服务就是利 用技术支撑教育教学服务,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但是现在已然不同,在线教 育形式和种类多样化发展,智能校园、智能教学、智能管理与服务平台等, 推进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精准化和决策的科学化。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挑战

  仅以慕课为例,此类在线教育新形式的兴起,势必带来这样的问题:如 果学生能够用非常低的费用在网上完成学业,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提升修 养,大学就必须要向社会证明,其所提供的课堂教学和考试的价值何在?人 们为此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意义何在?大学新的社会功能如何定位?大学究竟 是什么?大学能否成为知识创造的源头?大学能否成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大学能否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促进者?[3]

  当传播知识的手段被互联网部分或者全部取代,全社会必须要重新审视 大学的定位。在线教育对所有的高校来说都是一个极大挑战,那些二类三类 的大学受到的挑战更大。既然通过互联网就能学到最优秀教师的课,拿到著 名大学的证书,还会有人到传统课堂去听教学效果差的课吗?

  信息技术正在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型知识传授方式将引发教育形态 的改变,让人们对未来教育充满激情。在线教育能为世界上具有网络接入条 件的任何人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把受教育作为基本权利的梦想,推动了教育公平。技术打开了教育的创新之门,新的教育形式、 方法会层出不穷。教育的整个生态正在因为智能技术而改变,信息社会的教育要素将集中 在网络平台上,教育实施将以个人选择为主,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真正实现 个性化学习。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应以立德树人为本,秉承融合创新、开放共 享的新理念,迎接适应信息社会新的教育形态到来。

  (本文为《智能与赋能:中国外语教育数字化展望》一书第一章的节选。作者应邀参与该书编写,负责政策篇文稿撰写。该书已于2022年12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式出版)

  参考文献:

  [1] 刘宝存.“终身学习”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多可能[N].光明日报,2020-10- 27(14).

  [2] 新波.什么是现代文盲[J].农机具之友,1997(6):51.

  [3] 李志民.互联网正在倒逼大学课堂改革[J].中国教育网络,2015(5):1.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