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与素养的区别
2022-09-17 李志民

  《辞海》中对素质的定义为:第一,人的生理上生来具有的特点;第二,事物本来具有的性质;第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而对素养的定义为:第一,修习涵养;第二,平素所供养。所谓“素”,原意是指“本色”、“本来的”、“原有的”;所谓“质”,原意是指事物的“本质”、“性质”、“特点”等;所谓“养”,原意是指“培植”、“教育”、“熏陶”、“培养”等。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说,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因此,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从广义上讲,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义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以人文和职业为例,看看素质和素养具体有哪些差异。

  1、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其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

  人文素养是指人具备的人文科学理解和感悟能力、知识水平和内在品质。其核心就是“人文精神”,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

  2、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

  职业素养是指践行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等。

  总的来说,素质是人的生理上固有的特点、事物本来的性质、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是人的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而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应具备的素质与修养,即一个人在品德、知识、才能和体格等诸方面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学习与感悟和实践的综合结果。

  从素质和素养的含义来看,素质侧重先天禀赋,素养则为后天习成。我们平常所说的素质教育,实际上是指的素养教育。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