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高校应怎样发挥作用?
2023-03-14 人民网

  编者按:强国路上的对话,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2023年全国两会,人民网推出“强国说”特别策划,邀请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分别就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等主题进行访谈。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强国说》栏目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与复旦大学副教授蒋昌建,就相关话题展开探讨交流。

  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国家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近几年,厦门大学走上了发展快车道,顺利入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厦门大学在争创‘双一流’的过程当中,是怎样做出自身特色的?”蒋昌建首先发问。

  “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国家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张荣代表表示,厦门大学根据国家战略和自身定位需要,近年来持续在学科体系、人才体系、治理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发力,构建一流特色体系。同时依托这些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以此来推动自身发展。

  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厦门大学有六个学科入选:教育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张荣代表说:“我们确定一个原则,叫作‘筑峰扬优、交叉创新’。希望有更多的学科能攀上高峰,培育更多一流学科,同时把优势发挥出来,所以叫‘筑峰扬优’。”

  在探讨中,蒋昌建认为,“双一流”建设除了做好顶层设计外,人才是关键。“怎样才能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对此,张荣代表表示,人才自主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但现阶段有一些急需的人才需要引进,也要把引才目光投向海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高校在破解“卡脖子”技术问题上,大有可为

  “科技不断发展,我们要有一些新兴的科研手段和方法来满足国家发展需求。”蒋昌建认为,我们的科技创新正面临一些挑战,高校现阶段应在突破关键性技术难题方面发挥作用。

  “高校在破解‘卡脖子’技术问题上,其实是大有可为的。”张荣代表表示,厦门大学主要通过抓科研方向选择、成果评价、科研组织方式“三个改革”来实现突破。科研选题来自现实需求,通过问题导向和组织协同,与合作企业协同攻关,让成果更具有可转化性。张荣代表举例,由厦门大学、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就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目标,共同推进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厦门大学的传统特色,学校与海外高校、著名学者等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都有合作。比如厦门大学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布鲁斯·博伊特勒教授合作,创办了博伊特勒书院;还和英国创意艺术大学共建了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张荣代表表示,实践证明,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可以让学生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具有创新能力。

  蒋昌建建议,更多的高校应坚持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加快原创性、引领性、战略性成果产出。

  要把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到教育上,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数字化变革也在推动着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蒋昌建深有感触,“现在的学生教育不太容易,他们获得资讯的渠道和手段很多。如果教师的课程讲得不够吸引人,学生的注意力就转移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上去了。”

  “我们要把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到教育上,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张荣代表表示,为把“要你学”变成“我要学”,厦门大学制定了“三个转变”政策:第一,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第二,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老师教得再好,如果学生不学就是零;第三,从统一模式培养转变为个性化培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为了配合这“三个转变”,厦门大学还推出了“三个全面放开”,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一是全面放开学生转专业;二是全面放开学生选课程;三是全面放开学生选教师。

  “在大力推进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过程中,您认为大学在终身教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蒋昌建问。

  “今后的继续教育更多是‘流式教育’模式,它和流媒体一样,学生随时进来,听完自己感兴趣的那段就可以走了。这就是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终身教育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高校在其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厦门大学也在积极探索终身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包括如何面向终身学习的教育对象,如何探索终身学习内容,不断创新、丰富教育方式等,现在已经能够做到对校友完全开放。未来,希望让更多人享受到我们的教育资源,实现‘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目标。”张荣代表说。

  来源:http://www.people.com.cn/n1/2023/0306/c452494-32637968.html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