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 助推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
2022-06-20 中国教育报

  2019年国家教育部门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西南财经大学入选首批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基地通过创新学术型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构筑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特区、基地和高地,发挥国家教改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此,基地秉承“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学术为根,创新为魂”宗旨,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重学术、高精尖”原则,优化“浸、养、熏、育”路径,充分发挥理论育人功效,以教育教学沙龙为载体,推动师生定期共同品读经济学经典著作,以“读书分享会”这一特色化科研训练实践课程为牵引,推动学生系统接受名著和经典文献阅读熏陶、规范的研究方法训练和基于真实世界的问题意识培育。

  知名学者、四川省“师德楷模”李萍教授领衔主编的《新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一书,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对70年来中国经济制度演进变迁路径进行了“全景图”的历史书写。其独到价值不仅在于推进了新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历史的学理化阐释,还在于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下的制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学术价值。用学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迫切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的制度研究,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新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一书对推动这一研究范式的转向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该书相继荣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刘诗白经济学奖。

  2022年6月,拔尖基地班第7期读书分享会,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新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为主题,分享会由该书编者领读,在分享过程中,实践集“全景呈现、框架建构、启迪引导”于一体的教学新模式:

  教学内容突出全景呈现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涵盖建立、探索、改革、转型与完善的变迁过程。通过全景呈现这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历史观和空间观的恢宏历史过程,学生全面把握了新中国经济制度70年的变迁路径、特征及绩效,更加清醒地认识了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更加清晰地理解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时代价值意蕴,更加自觉地坚定了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自信。

  教学逻辑突出框架建构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内容十分丰富,既在时间上体现为一个包括改革开放前后两大时段、各时段内亦包含若干阶段经济制度连续动态变迁的渐进过程,又在空间上体现为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等各层面、各领域、各维度、各方面的经济制度关联互动的变迁过程。借助该著作的分享,学生充分体会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并在尝试建构社会主义制度变迁分析框架过程中,理解了“制度—经济制度—社会核心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与具体经济制度及其内在关联”的马克思主义致思路径与系统分析逻辑。

  教学方法突出启迪引导

  为国家输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经济学理论基础扎实以及“善思、勤思、乐思”的人才是“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的重要目标。此目标始终贯彻于学习《新中国经济制度变迁》著作的全程,通过设置“经济制度是什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分核心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具体经济制度的原因为何?中国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之间有何内在的逻辑关联?中国为什么分城乡推进渐进式制度变革?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背后的制度逻辑是什么?”等问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成员之间研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考、分析、探索答案的方法,并自觉尝试将之运用于分析其他经济实践问题,提高了自身发现问题与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上,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沿着从理论研究到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主线,不断推动重大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以“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现代经济学方法+中国经济改革实践”为模块、以“立体化教学、灵动式课堂、学术性思维训练”为维度,全方位、全链条地打造科研训练实践课程体系,以前瞻性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科研潜力,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各环节,全面、系统、深入地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

  来源: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6/20/content_611089.htm?p=-1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