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新评价体系将撬动什么
2022-03-25 光明日报

  作者:叶继元《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5日 02版)

  【光明时评】

  随着又一年毕业答辩等工作的启动,“T刊”也再获关注。据媒体报道,已有南京林业大学等多家高校开始在研究生推免、博士学位申请中使用T级分区作为科研成果的评定指标参考。换句话说,在“T刊”国产期刊上发文,与发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一样能答辩和毕业了。

  何为“T刊”?简单来说,它是一种科技期刊分级方式。2019年,中国科协等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各学会形成本领域期刊分级新规则。截至目前,共有50家全国一级学会参与试点工作,已有29家学会正式发布了首版T级分区,包括数学、计算、自动化、核领域、信息通讯等多个领域。每个学科领域的入选期刊一般被分为三级:T1、T2和T3。T1类表示已经接近或具备国际顶级水平的期刊,T2类指国际上知名和非常重要的较高水平权威期刊,T3类指为学术界所认可的国内外优质期刊。每一级里中外文期刊均有。

  科研成果评价是整个评价体系的核心,而学术期刊评价又是成果评价的核心。因为学术期刊具有将学者、最新研究成果及其评价融为一体的独特功能,因此“T刊”的酝酿与出台,背后是重构整个评价体系的“一盘大棋”。那么,“T刊”能否担此大任?

  从评价目的来看,不同于“核心期刊”等建立引文数据库的评价目的,“T刊”意在评出高质量期刊,推动同等级中外期刊在科技评价中等效使用,吸引更多高水平论文在国内优秀科技期刊发表,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尽管“核心期刊”“来源期刊”与“高质量期刊”存在正相关,但毕竟不能直接等同。“高质量期刊”这个评价目的,也决定了“T刊”的评价主体和主导力量为同行专家。以定性/同行评议法为主、定量法为辅的评价方法,也与核心期刊等正相反。从评价标准来看,“T刊”评价释放出注重期刊内容质量、实际贡献和效用价值的明确导向。

  “T刊”的发布与试行,是期刊评价的新动向,回应了业界学界对新期刊评价体系的呼唤。这一新动向,不仅将有力破除“四唯”“五唯”“SCI至上”等错误观念,还清晰预示了今后期刊评价乃至整个学术评价的大方向。这一新评价体系势必对重塑科研行为和营造科研生态等带来正向影响,其意义不可不察。

  同样需要看到的是,“T刊”目前尚处试点阶段,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改进。在2020年、2021年发布的有关通知和实施方案中,尚缺乏对科技期刊“共性”的定性指标和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顶层设计,不便于各学科领域在共性评价标准及指标上的统一,也不便于各学会集中精力对各学科个性指标的设计。同行专家遴选、专家信用、专家评价质量再评价(元评价)等制度建设也还有待继续完善。

  此外,还要防止新的简单粗暴的“以刊评文”问题的出现。以“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等评价论文质量,一直以来广受诟病。尽管“以刊评文”在诸如一般性的合格评价等评价场景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但在复杂的、精细的、关涉重大利益的评价中并不适用。即便是“高质量期刊”,虽然其所刊载论文大多数是高质量的,但绝非全部,且论文水平也有高下之分。因此,在鼓励向高质量期刊投稿发表成果的同时,也要防范新的“以刊评文”势头。

  由此引申的一点就是,要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恰当使用T级分区目录,对某些特殊情况应有“例外”管理。对于重要的、复杂而精细的评价,刊发论文的期刊级别仅是参考,关键还是要看论文质量,以免重蹈评价简单化、片面化的覆辙。以研究生发论文来说,一般性的准入、合格评价,可利用T刊目录,而对于国家奖学金、优秀学位论文等精细评价,则不能仅看发文期刊的级别,还应仔细审视和评估其学位论文和其他论文的质量,避免“简单化”。

  T区分级期刊新评价体系现已破土而出,对于这个“新苗”,理应多加呵护,助其茁壮成长。

  (作者:叶继元,系南京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来源: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2-03/25/nw.D110000gmrb_20220325_2-02.htm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