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十大教育锐评
2022-01-05 中国教育报

  把握育人功能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原文摘要】

  明确作业的基本定位是把握好作业育人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建立适切的作业支持体系是实现作业育人功能的重要保障。学校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各地教研部门要肩负起作业研究和指导的作用,指导学校、教师进行作业研究和改进,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作业设计与布置各自为政的状况,走向协作统筹,进行教研组、跨教研组的作业编制研究,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

  (4月27日,作者王凯)

  一流大学群建设 须服务国家最高追求

  【原文摘要】

  以一流大学群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国家“双一流”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计划,有序衔接、相互促进,有力带动地区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因为,一流大学群的建设,目标并不仅局限于建设一流大学群,而是要借助于一流大学群的建设,拓展以重点建设引领带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进而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4月30日,作者董秀华) 

  “文科拖后腿”是片面论调

  【原文摘要】

  对“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观点理性探讨和反驳很有必要,但这句话也反映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文理划界、重理轻文的心态仍然普遍存在。对个体来说,跳出狭隘的学科视野对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对成为具有社会参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技术进步和智能化水平提高,使用技术的门槛将越来越低,和人打交道的能力、态度、情感将更加重要。同时,科技发达、不确定性增强也令伦理反思、价值判断、批判性思维弥足珍贵。

  (5月14日,作者唐汉卫)

  落实配套支持措施 为“三孩时代”做准备

  【原文摘要】

  家庭生育的决策背后不仅要有政策空间,还要有配套支持措施。相对于全面二孩政策,三孩政策面临的挑战很大,将生育意愿转化为生育行动的困难也更大。从生育意愿到生育行动,取决于政策执行和落地情况,为此要切实加强配套支持措施的贯彻落实和跟踪督查,使相关政策能够真正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并惠及于民,使生育政策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6月2日,作者马亮)

  给基础科研一个安静的治学环境

  【原文摘要】

  社会各界要给予韦东奕以及其他众多青年基础科学研究者更加安静与宽松的治学环境,让他们能够敢于冒险与创新,以取得更多关键性的突破。即使韦东奕们在基础科学的探索上最终没有取得耀眼的成就,这种安静与宽松的治学环境也必将使得下一代的中国科学家们在前辈的基础上不断取得进步。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基础科学研究者登上世界科学的巅峰。

  (6月11日,作者李锋亮)

   叫停“污名化”维护学校应有尊严

  【原文摘要】

  消除污名学校的现象,不仅是还学校应有的尊严,还是弘扬尊师重教的精神,更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举措。鉴于污名学校现象主要发生在网络上,因此可通过网络语言的教育性审查制度来抑制污名话语权的滥用。认知理论则指出要提高污名围观者的理性认知和价值判断能力,对此可通过教育科普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普及国家教育改革的政策精神与具体规定。

  (8月3日,作者牛楠森)

   从儿童视角推进“双减”扎实落地

  【原文摘要】

  “双减”的出发点在于为孩子减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孩子切实体会到了“双减”的益处,却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尽管这些问题不具有普遍性,但却会发生在一些孩子身上,教育者也要积极关注孩子在过渡期的心理状态。这些问题折射出学校可能面临的挑战,也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更好地推进“双减”工作提供了启发。

  (9月17日,作者苏寅珊)

  坚决杜绝“第一学历”歧视

  【原文摘要】

  在我国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进程中,若要坚决杜绝“第一学历”现象,还需要教育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就更为广泛的社会组织而言,需要建立起以能力与贡献为导向的人才选拔与评价机制,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治理能力和水平,共同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

  (10月12日,作者王顶明)

  办好县中要从关键环节入手

  【原文摘要】

  办好县中应当强化问题意识,抓住关键环节。既要找到问题,更要找准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既要找到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更要找准县中面临的特殊困难;既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宏观思路,更要找准办好县中的具体策略。从总体上看,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大部分县中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县中在学校布局、经费保障、师资水平和生源状况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县中自身提升内涵品质的任务也很艰巨,办好县中亟须从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入手。

  (10月15日,作者汪明)

   教师减负必须与学生减负同向而行

  【原文摘要】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是统一体。当教师工作负担过重,不仅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处于透支状态,其教育视野、教育格局都会受影响,也很难培养出有精神格局的学生。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会损害身心健康,弱化自我效能感。这不利于教师专心从教,会影响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因此,要想建好教师队伍,必须解决好教师工作负担过重问题,必须像关注学生学习负担一样,高度关注教师的工作负担。

  (10月21日,作者吴颖惠)

  来源: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1/05/content_604092.htm?p=-1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