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师范大学:革新课堂话语互动方式 促进深度学习
2025-01-02 中国教育报

  随着师生互动分析研究的兴起,语言现象分析成为课堂教学变革研究的新的切入点。课堂话语互动作为洞悉课堂教学推演进程、师生关系构建、学生学习发生与发展的视窗,备受人们的关注。信息时代的来临,促使人们对学习者如何理解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服务于社会发展需求的深度学习愈发关注。

  自师范专业认证以来,长春师范大学大力开展课堂话语互动改革实践,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加快课堂教学变革进程。学校各类课程教学实践始终坚持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推动整体课程教学改革。在实施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过程中,学校以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着力点,以培养出能够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质量创新人才为旨归,大力推进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创新的课堂教学革命。学校以课堂话语互动改革为契机,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改革工作中作出积极的尝试,对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深化教师对课堂互动教学的理解,帮助教师把握学习者的学习规律,转变学校教学模式,打造高质量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关注学生学习需要

  激发课堂话语互动活力

  言语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在课堂话语互动中,学生以言语为介质,同教师及其他学习伙伴进行交流与协作,以此实现知识的理解和意义的建构,最终走向深度学习。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长春师范大学愈发关注教师对学生言语实践的指导,强调课堂教学应通过课堂话语互动的方式激发并维持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提升其课堂参与度。学校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引领,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趋势,以“问题阐释—分析判断—整合归纳—交流研讨—反思总结”为基底逻辑,将话语互动贯穿课程学习全过程,围绕学习主题开展可持续性的深层次对话,鼓励师生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生成相应的话题并开展课堂教学。

  学校致力于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倾听”的单向传递式教学模式,主张以话题为中心,借助课堂话语互动实现师生间的话语交互。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将相应的学习资源发布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在课程学习之初,任课教师首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前测,同时以调研的方式广泛收集学生意见,确定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期待,生成教学中所要讨论的话题。调研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前瞻性调研。学生选课之后,教师在“学习通”创建班级,以线上交流的方式开展交流互动,便于了解学生已有认知基础。第二阶段是基于学生预习情况的摸底调查。教师在每一个专题学习之前都设置“话题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记录自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惑,教师将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为后续教学主题的确定提供依据。第三阶段是对学习的评价和反馈。专题学习之后,对照学习开始之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分享收获与成长体验。以上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师生双方能够以一种崭新的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围绕基本话题与延伸话题共同参与到课堂讨论和话语互动中去。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为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现实参考。

  拓宽话语互动场域

  促进学生深度交流

  课堂是师生双方开展话语互动的重要场域,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课堂组织。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学校的教学活动场域已得到进一步延伸,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室之内,而是需要在更加广阔的课堂场域内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因此,灵活转变教学方式、拓宽课堂场域是激发课堂话语互动活力、推进学生深度理解的重要途径,对推进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话语互动实践,需要师生双方在广泛且密集的话语互动中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长春师范大学基于以上认识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搭建多样化的教育交流平台。学校基于现有的课程资源,大力开发“第二课堂”,通过科研论坛、系列竞赛、读书分享等方式将学生课程学习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延伸话语互动场域,为师生间的交流与协作提供更多的契机。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激励学生自主创建或领取学习任务,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另一方面,学生自主选取课程中感兴趣章节的相关内容形成交流话题,在小组合作中围绕研究问题自主探寻解决办法,获得学习体验。在获得阶段性学习成果后,学生可通过“灵感漂流瓶”“青松学习贴吧”“文心读书会”等交流平台分享学习经验和体会,如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学习问题,也可将所遇到的困惑发布在上述交流平台中,和同学们展开交流,教师在后台进行监督和调控,对积极参与讨论以及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学生发放积分奖励,以此作为学生学习过程性考核的基本依据。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的学习开始走向自发和自觉,在线下交流与线上分享实现优势互补的同时,师生双方在更加广阔的学习环境中开展交互式学习活动,使学习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整体提升。

  重塑互动主体关系

  助推学生深度理解

  深度学习所强调的课堂话语互动是指学习者在特定教学情境下开展的积极主动的内部建构过程,这并非一种孤立的、割裂的内省和思考过程,而是形成一种交互式参与的关系,是对传统意义上师生课堂互动关系的重塑与优化。伴随着课堂革命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角色占位逐渐发生了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深度学习的课堂话语互动实践强调师生双方在平等、开放的课堂场域内,通过交流和协作的方式实现认识发展与深化。长春师范大学立足当前课堂教学实际,大力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积极探索新型话语互动关系,为师生双方的话语协商与意义建构提供便利条件,其主要举措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构建民主课堂,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长春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交流环境,鼓励师生展开平等对话。学校大力倡导教育教学创新实践,鼓励教师以“对分课堂”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一分为二,将一半时间用于教师核心知识的讲授,另一半时间组织学生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展开讨论。在此期间,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感,交流学习体验,即时生成讨论话题以供师生交流。同时,教师结合本章学习内容,根据教学开展情况设计一个或多个具有探究意义和讨论价值的学习主题供学生交流与探讨,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学习经验,多角度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尊重不同观点、聆听不同声音,使学生在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在深度交流中扎实推进深度理解的实现。

  二是坚持方向引领,确保教师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长春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深度学习视域下课堂话语互动试点课程”的筹备与实施,鼓励课堂教学由传统讲授型课堂向交互探究型课堂转变,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致力于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崭新的课堂教学之路。长春师范大学所倡导的课堂话语互动实践,强调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与教师的针对性指导相结合。学校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同时要求教师时刻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当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出现偏移或者走向误区时,教师要将其思路引向正轨,以确保学生深度理解的实现。师生双方共同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明确的分工和有序的交流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讨论与交流中实现学生自我理解的逐级攀升。

  强化学生深度参与

  重构话语互动模型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深度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同时师生双方在特定问题情境中的话语交互结构也影响着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长春师范大学大力扶持相关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研究工作,鼓励学校师生开展教学试点,将理论研究付诸实践,结合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进一步开展教学改革。

  话语互动序列结构是话语互动持续进行的主要动力来源,反映了话语互动主体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为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长春师范大学鼓励教师学习课堂话语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将理论学习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积极组织各学院筹备省级以上的精品示范课程,尝试着从重构课堂话语互动结构、丰富课堂提问方式、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使其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适时地修正自己的观点,实现自我理解的持续深化,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框架,有效推进深度学习的实现。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实践中,长春师范大学深入探索话语互动结构新样态,在充分学习传统课堂话语互动结构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教师主导—学生应答—教师评价”结构与“启动—应答—反馈”结构中师生话语序列的优势和短板,改良传统话语互动序列,完善学生表达机会的循环结构,提升话语序列结构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实践表明,话语序列中主体间交互的多重循环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解决复杂情境中的问题。在原有的话语结构中引入问题之间的循环,采用“启动—应答—追问—应答”和“启动—应答—讨论—评价”等话语互动结构,增加教师的进一步追问和学生的回答,以此增强学生在话语互动中的参与性,助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增加互动主体间的深度合作与讨论,更有利于学生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和掌握。

  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标准和新要求,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与突破点。长春师范大学通过革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课堂话语互动方式与方法,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堂改革实践中敢于创新、不断突破。未来,学校将进一步以课堂改革为引领,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品质,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新局面,以独具特色的创新改革实践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

  (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课堂话语互动分析及改进研究”[项目编号:2024C84]阶段性成果)

  (王洋 李相斌)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