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怎样推动“重磅级”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政策落地?6月28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对学校推行的改革举措和相关机制进行了采访。
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上海各大高校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今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赋权改革、尽职免责等一系列机制,从管理体系、专业队伍、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不断发力,重点解决校内科研成果“不敢转”、“不会转”、“不愿转”的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上海人才资源总量不断提升,创新成果也持续涌现。2023年上海日均新增科技企业370家。但是上海并没有因此就停顿下来,依然还在不断强化各种政策,鼓励创新创业,激发人才活力。
从推动高校成果转化到设立未来产业先导区,再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下好打造创新生态的“先手棋”。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施国跃表示,有了这个赋权模式之后,学校可以赋予教师100%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然后作价入股成立公司,科技成果作价形成的股份全部归教师所有。目前学校正有多个项目在转化中,涉及金额超过5亿元。
· 华东师大怎样推动“重磅级”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政策落地?
华东师范大学通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性改革,在制度建设、管理体系、要素汇聚、队伍建设、知识产权、营造氛围等几大方面持续发力,重点解决“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不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集聚校内外各类创新资源,营造极具活力的高校创新氛围和生态体系。
(1)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解决“不愿转”的问题
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一般可以通过转让、许可、作价入股3种形式进行,但是前两种转化形式相当于交由他人进行实施,如果科研人员想将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持续性地进行研发、转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成立公司,将知识产权作价入股。
以往的作价入股学校国资公司需要代持入股,国资公司要以股东身份参与创业公司的股权监管工作,行使和履行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并派驻董事监事等。各种复杂的管理规定和操作手续让科研人员望而却步,不愿意迈出创业的那一步。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抓住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的契机,落实“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是最大损失”的理念,出台了《关于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 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改革文件,探索职务科技成果100%赋权给科研人员,设计了“先赋权后付钱”的华东师大转化模式,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业热情。
有了这个赋权模式之后,学校可以赋予科研人员100%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然后作价入股成立公司,科技成果作价形成的股份全部归老师持有,学校不持有该公司的任何股份。创业老师只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向学校支付该成果的30%对价即可,最长时间可以延迟到10年内还清。
学校还开辟了“创业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了职务科技成果赋权与转化流程,多部门协同构建起“一件事一次办”全流程闭合框架,通过流程重组、材料合并去重等方式,将赋权与转化过程中的申请、审批、决策、公示等流程合并开展,取消赋权时的价值评估,仅在完成人向创业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出资时做一次评估,大大节省了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为科研人员创业办理手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解除后顾之忧,吸引社会融资。
这些创新举措不但让整个转化流程大大加快,最重要的是给了科研人员一次使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机会,使科研人员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也提升了创业公司经营的灵活性。
(2)提供创新创业全流程支撑体系,解决“不会转”的问题
首先,加快学校周边高质量孵化器建设。为了给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的空间及政策支持,学校布局了普陀-闵行-临港高质量孵化载体,将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地方研究院协同管理,目前学校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大零号湾”孵化器、临港研究院等多个学校周边孵化平台,免费为入驻项目提供所需的办公工位和实验室空间,对优秀的项目给予“概念验证”资金支持,同时提供公司注册、政策法规、经营管理、资本对接等一条龙全方位服务。
其二,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协助老师们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学校建立了成果转化专员制度,采用灵活准入机制,以专职、兼职、顾问等多种劳务模式实现成果转化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多样化和层次化,打造了一支懂政策、懂市场、懂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目前学校为每一个转化和创业项目都配备了一位成果转化专员,负责提供全链条、精细化、专业化服务,具体包括项目路演、宣传推广、政策咨询、知识产权、评估评价、市场调研、商务谈判、技术合同认定、专利代理等,同时学校还与第三方专业化机构合作,为创业师生提供创新创业辅导、政策咨询申报、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合作交流、商务管理(法律,人力资源、财务)、投融资等全方位的指导。
(3)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解决“不敢转”的问题
担心科技成果定价不当、转化失败等原因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些顾虑导致部分大学老师和相关决策人员“不敢转”。
为此,学校建立尽职免责机制,明确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免责范围、免责方式、负面清单等事项,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长效机制,保护参与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人员,更大程度地优化了成果转化中的容错制度,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让科研人员吃下定心丸、放开手脚全力创新创业,以此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2024年度华东师范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教师创新创业热情空前高涨,科技成果转化金额大幅度增长。目前已有多项科技成果正在转化落地中,还有多个教师创新创业企业/项目入驻各类校管孵化平台进行前期孵化。通过本次“重磅级”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政策的落地实施,后续一定会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能级,推动学校优秀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原文链接:
https://www.ecnu.edu.cn/info/1094/66846.htm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