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发挥“三个支撑”作用 服务东北全面振兴
2023-11-20 东北林业大学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11月14日至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黑龙江、吉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东北林业大学作为立足龙江的高等学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创新支撑、智力支撑、人才支撑作用,全力服务地方发展,与地方政府共建合作平台,助力地方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乡村振兴。

  共建合作平台,发挥“创新支撑”作用

  地方要发展,企业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东北林业大学发挥专家团队在科技攻关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铝包木窗、木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按照传统工艺,从原材料到成品需要经过开榫、钻孔、铣削、开槽、锯切、刨削等多个环节,需要多台机床协同加工完成。在工艺流转过程中,加工材料和其他零部件经常需要人工上料并多次装卸,费时费力不说,也会导致加工精度受到影响。为了提升加工精度、提高工作效率,2020年,全国机床行业大型重点骨干企业——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杨春梅教授团队联合承担省重点研发项目“高档智能化木结构梁柱加工数控机床关键技术研究”。团队建立了智能化识别系统和多功能梁柱材加工结构,实现了对木结构梁柱方材的纹理、缺陷以及尺寸的自动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做出加工方向、加工表面以及加工步骤的自动判断。“简单说就是材料哪里有缺陷了,机床上面的智能系统能就能够自动识别,在加工的时候可以把有缺陷的部位放在内部,可以节约成本、增加美观性。而且我们一体化加工技术,可以完成对梁柱材各加工面的锯切、铣削、刨削、钻孔、开槽、开榫等加工要求,实现六面一体同时加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更换机床带来的精度不高的问题。”杨春梅介绍。目前,该团队与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高档智能化木结构梁柱加工数控机床,使黑龙江省在全国木窗、木屋、阳光房加工和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能够替代进口大型加工中心的所有功能,实现我国阳光房、木框架、木门窗主体梁柱加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自主知识产权。

  齐齐哈尔市龙晖药业是国内唯一一家开展犀牛角研究的单位。2018年公司在东北林业大学马建章院士团队支持下,开展了大量关于犀牛繁殖、种属鉴定、活牛取角利用、犀角药理药效学研究等工作,为犀角入药、恢复中药经典做了上游药材源头的研究工作,解决了资源问题、种属问题。目前有多个品种已经投入了生产,其中安宫牛黄丸、西黄丸已经成为企业核心品种。

  秸秆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亟需解决的重要废弃物。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也是秸秆第一产出大省,全省秸秆资源总量高达8000万吨左右,占全国秸秆总量的1/8左右。但我省乃至全国的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较低,农民的秸秆大部分通过焚烧处理,造成环境污染不说,也是一种资源浪费。2021年,东北林业大学张智教授团队承担黑龙江省首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玉米秸秆高效厌氧发酵菌种选育”。 齐齐哈尔医学院关宏教授团队承担了其中的一个子课题。团队通过开发沼气发酵促进剂,运用沼气厌氧发酵技术,将秸秆高效转化为天然气新能源,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这不仅可有效解决农业秸秆处理问题,而且生产的生物天然气新能源,可有效解决东北地区天然气短缺问题。“目前,团队正在与资助企业黑龙江国宏节能环保有限公司积极对接着每个流程,项目预计明年7月完成。项目成果转化后,也将有利助推大型秸秆天然气工程产业化推广,推动黑龙江省和全国天然气工程的综合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东北林业大学张智教授表示。

  东北林业大学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让产业有了扎根地方的“资本”,这为推动齐齐哈尔乃至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依托优势学科,发挥“智力支撑”作用

  东北林业大学不仅用科技助力齐齐哈尔众多企业产业升级,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助力地方生态振兴。

  扎龙保护区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重要的繁殖地和关键的迁徙停歇地,不仅分布有鹤鹳类等濒危水鸟,也分布有群体数量庞大的雁鸭类、鸻鹬类等湿地水鸟,被誉为“鹤的故乡、鸟的乐园”。多年来,东北林业大学邹红菲教授团队坚守在扎龙保护区一线,在鹤类多维研究、鸟类多样性考察、动植物监测、鹤类迁地保护、湿地生态长效补水等工作中,开展了二十余年的科学研究工作,为保护区以丹顶鹤等濒危鸟类为核心的湿地鸟类资源极其栖息环境的科学管护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做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开始,东北林业大学邹红菲教授团队联合校内学院,省内哈尔滨师范大学、佳木斯大学等多家行业团队,承担了扎龙保护区第二期科学考察任务,完成了植被、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土壤动物、水生动物、昆虫、大型真菌、鹤类专项、保护区管理有效性和景观保护成效评估等外业科学考察、内业数据整理、科学报告编写工作,并于2022年底通过了专家评审验收,科学考察成果将于近期整理正式出版。

  2020年,齐齐哈尔市睿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东北林业大学徐艳春教授联合完成了齐齐哈尔棲凤台景区鸟类调查、鸟类救助站的建设,建造了10多个东方白鹳的招引巢。双方联合开展《昆虫多样性及其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性作用研究》《鱼类多样性及其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的作用研究》《湿地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作用研究》等8个鸟类保护、救助方面的学术研究项目。东北林业大学定期委派鸟类保护、鸟类繁育、鸟类疾病预防及治疗的专家到救助站指导工作,为鸟类迁徙繁衍及冬季滞留鸟类的救助起到重要作用。

  如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鹤、青头潜鸭,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等珍稀鸟类常来这里栖息,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百鸟湖,旅游网红打卡地。

  2022年,在东北林业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院长邹红菲,与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郭玉航签署了《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框架协议》。一年来,双方共建了“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植物科研教学协同育人中心”“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双方加强了在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宣教、人才培养、就业促进与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此外,东北林业大学依托生态学、风景园林等优势学科,为齐齐哈尔市提供了“尼尔基纳文湖风景区规划”“尼尔基水利枢纽溢洪道进水口两侧老山头部分区域绿化美化设计”“黑龙江鹿角湖梅花鹿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讷河市青色草原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材料编制”“嫩泰公路乌诺村天桥检测与设计”“齐富公路大修工程滩桥维修后承载力评定”“齐富公路大修工程滩桥承载力评定”等多项技术服务,为齐齐哈尔路桥设计、景区规划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东北林业大学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让这里的自然资源加快增值,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

  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人才支撑”作用

  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是东北林业大学的定点帮扶县,在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任务后,东北林业大学继续落实“四个不摘”工作原则,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全面助力夯实乡村教育体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谱写泰来县乡村振兴新篇章。

  东北林业大学贴近乡村振兴一线需求,利用田间课堂、云端教学、网络教室等授课方式,开展乡土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培训,涵盖林下经济特色产业体系相关政策、森林草原防火知识、电子商务运营技术、心理危机干预、智能化医疗等相关领域,积蓄乡村振兴人才动能。仅2023年就培训乡村基层干部373人次、专业技术人才1643人次、乡村振兴带头人60人次。

  针对泰来县教育事业实际需求,学校积极引导师生投身泰来县开展社团指导。前后开展研究生支教、小水滴公益课堂、国际文化课堂、东林研学实践、美育课堂共建、快乐魔方科技活动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20余项,受益学生近万人。为有效促进泰来县中小学文化、体育、艺术等社团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了“人才”力量。

  在“东林—泰来”校园社团建设助力下,泰来县学生社团增至595个,其中精品社团达到201个,参与社团学生数占96%以上。东北林业大学 “打造乡村学校社团矩阵,构建素质教育良好生态”案例入选第七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学校与泰来县签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议,谋划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11135模式”,设立一个教研基地,创建一个资源库,打造一个实践教学基地,确定三所思政课联建学校,建立东北林业大学思政专家赴泰讲学活动、东林优秀学子赴泰教育实习活动、校县“手拉手”思政课教学研讨活动、思政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生态文明专题实践教学活动等五类思政课联建活动。双方探讨共同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校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聚力汇智,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团队多次带队赴泰来县调研指导,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生态治理修复等方面提出规划建设方案……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之一,东林作为立足龙江的行业院校,一直以服务社会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东林实践,希望能够以东林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助力龙江高质量发展、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学校党委书记张志坤表示。

  来源:https://news.nefu.edu.cn/info/1011/27132.htm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