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我校在长宁校区交谊楼报告厅举行一流学科建设论坛暨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任仪式。校党委书记郭为禄,校长叶青,校党委副书记唐波以及各学院负责人、学科代表、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现场参会,首批校一流学科建设咨询委员会专家线上参会。会议由唐波主持。
郭为禄代表学校向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谢意。他强调,学科建设意义重大,是一流政法大学建设的中心,一流政法大学建设是我校一项长远任务,需要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事业发展根基、龙头和牵引功能。学科发展水平代表学校水平,两者密不可分。在学科建设侧重和方法上,要高度重视评估评价,要树立绩效意识、结果导向。
他指出,学科建设要坚持系统观念,形成有力抓手全面推动。一是把握首要任务,学科建设最重要的目的是人才培养。在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要摆在第一位。学科建设必须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学科科研要支撑人才培养。有关学院要加强人才培养创新,聚焦培养方案完善,以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为支撑,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取得更大成效。二是把握重点领域,学科建设关键在人,要打造一流学术团队。三是把握平台建构,要建设高端平台为学科发展提供稳固支持。四是把握制度保障,要聚焦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机制,切实体现学院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学院院长要认清形势,勇于担当,主线牵引,纲举目张。
他强调,学科建设必须树立大局意识,抓住两个维度。要观照时代,关注时代需求;要面向未来,立足上海、服务国家。学科发展特别需要讲交叉,讲合力。要对标需求,坚持需求导向和尊重规律。目前学科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需要我们观照时代、关注需求,把观照时代放在第一位。学科创新和融合要根据时代需要推动,要把握机遇,提高站位,开阔视野和心胸,关注世界格局变化,培养胸怀祖国、本领高强的高素质人才。学科发展要厚植家国情怀,服务国家,报效祖国。
同时要认清形势变化,从为行业系统培养人才拓展到更大的面向,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创新。坚持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从历史逻辑中去认识和理解当前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他希望与会领导能够用更加开放、更加改革、更加团结的心态面对和解决学科发展中的挑战。要敢于探索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科建设成效。
叶青介绍我校学科建设概况。他表示,举行一流学科建设的论坛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聘任仪式是围绕“双一流”建设和学科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学校以学科建设为各项工作龙头,将一流学科、一流政法大学建设作为总体目标。建校70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理论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都离不开学科发展的支撑。他介绍了目前学校学科建设的基本格局和“十四五”时期学科建设领域改革发展的四大举措和学科建设总体目标。
他指出,要实现总体目标,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的思维,主动求教于方家,力求引智入校,内外兼修,在咨询委员会专家的指导、关心和帮助之下不断进步和发展。他表示,本次聘任28位专家作为首批校一流学科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其中校外25位,均来自国内顶尖学府和研究机构,校内3位。该委员会在学校治理结构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相信在各位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下,学校学科建设一定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华政力量。他还宣读了入选本次华东政法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名单。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王利明代表受聘专家发言。他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内部管理水平等方面对学校学科建设和办学工作作了评价,给予高度肯定和赞赏。他在三个方面对学校学科建设提出希望和建议。一是希望学校层面进一步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建设优质学科,进一步凸显学科的优势。二是建议学校、有关学科能够进一步整合力量,推出更多基础性、标志性的成果,回应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解决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三是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强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从不同国家、不同学校加强人才引育,通过引进培养推出更多著名学者和年轻一代的杰出学者。
学科建设专题论坛围绕“学科建设与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流学科与顶尖平台的打造”两个主题,陈甦、蔡立东、何勤华、刘仁山、申卫星、王浦劬、王健、文军、杨开峰、张涛甫、杜玉华、杜志淳、黄文艺、孙长永、王迁、吴宗宪、杨金强、张明楷、张守文、王轶等专家围绕有关主题作了交流发言。
会上,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学科布局优化工作的进展情况。各学院院长、教师代表、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培育学科代表聚焦学科设置与学科建设提升情况开展广泛交流。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