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窦凯课题组在国际期刊《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人类疫苗和免疫治疗)》上发表题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explains males’ and females’ intention to receive COVID-19 vaccines differently”的研究论文,揭示中国民众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性别差异。广州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窦凯副教授为第一作者,香港教育大学黎建斌博士为通讯作者,课题组研究生杨瑾和王林欣参与此项工作。该研究得到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2113700)和香港教育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国际化交流项目的资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是一次世界性的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自2019年疫情产生至今已有三年之久,疫情防控阻击从未停止。接种新冠疫苗是遏制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和最有效措施之一。因此了解民众接种新冠疫苗意愿的影响因素,从而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提升民众接种疫苗意愿是遏制疫情发展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因素探讨民众接种疫苗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性别差异。在新冠疫苗推广初期,通过在线问卷调查了405名中国民众(未接种疫苗)的“新冠疫苗的接种态度”、“主观规范”、“感知接种新冠疫苗的行为控制(即自我效能)”以及“接种新冠疫苗的意愿”。结果显示:民众在未来几个月内接种疫苗的意愿为中等程度;主观规范和感知到的行为控制与接种疫苗的意愿呈现正相关关系;计划行为理论解释民众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存在性别差异,即对待疫苗的态度只与男性接种意愿相关,而主观规范只与女性接种意愿相关。
该结果为精准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率,积极防控新冠疫情提供了理论参考,启示着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提升民众的感知行为控制来提升疫苗接种意愿,如减少疫苗接种过程中的障碍(如复杂的接种程序、费用、接种的不便利性)等;此外,制定疫苗接种宣传策略时需重视性别差异,如传播疫苗积极信息增强疫苗接种的积极态度对男性更有效,而对女性而言,鼓励其亲属或朋友等重要他人接种疫苗来带动她们参与其中,对提升接种率更有效。
【文章来源】
Dou, K., Yang, J., Wang, L. X., & Li, J. B. (2022).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explains males’ and females’ intention to receive COVID-19 vaccines differently. 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 2086393. https://doi.org/10.1080/21645515.2022.2086393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