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收信人!”
2024-11-28 中国教育报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武汉大学师生努力在大事业中磨砺真本领

“我们都是收信人!”

特约通讯员 肖珊 本报记者 程墨

  “出征!”“保证完成任务!”近日,由5名武汉大学师生组成的科考队接过队旗,正式出征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本次出征既是武汉大学参与南极科考覆盖面最广的一次,也是武汉大学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重要回信的响亮回答。

  2023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回信,勉励武汉大学广大师生,“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接续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使武大师生深受鼓舞。一年来,武汉大学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推进发展的战略关键,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激励广大师生奋进担当、追求卓越的强大动力,奋力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

  领悟回信精神,掀起学习热潮

  “我们都是收信人!”武汉大学不断推进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走深走实,用心用情讲好武大人41年逐梦极地的动人故事。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后,武汉大学迅速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第一时间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激励广大干部师生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将学习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建功新征程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贡献,将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来。

  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武汉大学打造宣讲矩阵实现全校全覆盖。武大青年师生集体备课,深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阐释,开展专题宣讲270余场,覆盖师生14万人次。全校47个分党委(党总支)举行传达会、报告会、专题党课、师生座谈会等500余场,推动重要回信精神落地生根。

  同时,武汉大学把武大人逐梦极地的故事引入该校发起的大中小学同上“青春共赴教育强国”思政课行动。将鲜活的极地科考故事转化为生动的思政素材,中小学生们从中领略到“爱国爱校、敢为人先、自强不息、求是拓新”的武汉大学南极科考风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国南极第一张地形图”复制件、“雪龙”号模型、在“南极冰盖最高点”飘扬过的红旗……4月30日,“不负嘱托写壮歌——武汉大学南北极科学考察主题展”在学校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幕,196件珍贵科考实物和独特极地标本首次集体亮相。科考展迅速成为热门打卡点,师生在此开展沉浸式、交互式的主题活动,对武大人的极地科考情缘生发出真切的感悟。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武汉大学党委将把学习宣传好、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回信精神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有力答好“中国式现代化,武大何为”的时代命题,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昂扬奋进之姿,接续砥砺奋斗

  “我们随船携带了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验潮仪等设备,用于秦岭站科考。”日前,武汉大学“00后”欧阳润川正跟随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队伍,向秦岭站进发。

  从1984年首次参与南极科学考察以来,武汉大学已派出师生近200人次参与我国极地科考。“要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2023年,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的师生代表在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这样写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评价这句话“说得很好”。

  2024年是我国极地考察40周年。40年来,武汉大学师生参与了我国40次南极和17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他们手绘了我国南极第一幅地形图,命名了第一个中国南极地名,搭建了我国第一个互联网极地管理信息化平台,是参加极地考察最早、次数最多、派出科考队员最多的高校。日前,武汉大学南北极科学考察团队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极地考察是一项宏伟的事业,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与综合国力。其背后,离不开顶尖的学科实力、卓越的人才团队和持续的使命传承——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学科跻身国际领先行列,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连续多年名列全球第一。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李德仁为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自主创新,助力实现了我国从传统测绘到信息化测绘遥感的根本性变革,使中国走上遥感强国的创新之路。

  校园里,85岁的李德仁院士仍在给大一学生讲授专业基础课“测绘学概论”。这门课历经27个年头,由宁津生(后由其学生李建成院士递补)、李德仁、陈俊勇、刘经南、张祖勋、龚健雅6位院士以及多位专家学者联袂讲授,常讲常新,被学生们誉为“最奢侈的基础课”。

  当遥感专业的学生提到“有很多新想法,但得不到想要的数据去验证”时,金光教授与巫兆聪教授即刻商定,“帮助学生自发研制卫星”。历时两年,由50余名本硕博学生设计、研发及测试的“启明星一号”成功发射。

  在珞珈山这片育人的沃土上,武大青年逐渐成长为勇攀科学高峰的主力军,为我国测绘遥感和极地科考事业接续奋斗。

  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

  近日,爱穿格子衫的武汉大学博士生郑卓“火”了:因为三度斩获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特等奖,每次奖金为8万元,郑卓一共拿下24万元奖金。郑卓已发表多篇国际顶级期刊会议论文,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无独有偶,大三学生卢润松也“火”了一把:由他领衔的“道行星迹”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夺得金奖。

  郑卓和卢润松的青春奋斗故事,是该校“大事业磨砺真本领”行动计划结出的甜美果实。2024年,武汉大学实施“大事业磨砺真本领”行动计划,选树、激励、培养和锻造一批挺膺担当的优秀青年团队和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11月20日举行的“大事业磨砺真本领”优秀青年团队评审会上,33支团队上台答辩,竞逐擎旗领航、为国育才、科研攀峰、创新实践、服务先锋、传承拓新等6个赛道,生动诠释了武汉大学青年人的精神风貌——

  博士生宣讲团成立于2017年,累计培育博士生讲师268人,围绕30个专题推出465份宣讲课程,面向校内外开展宣讲1200余场,覆盖近60万人次,推出微宣讲视频近60部,累计播放超过1000万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中落地生根。

  历史学院“寸简寸心续绝学”简牍研究青年团队,致力战国秦汉简牍文献的保护、整理与研究。团队历时7个月,从9000多枚碎片中找出8枚可相拼合者,缀合复原演示睡虎地汉简,为简册复原提供了关键证据。

  计算机学院MARS(Multimedia Analysis and ReaSoning)团队,成立于2020年,成员平均年龄24岁。团队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形成了良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相继捧回第六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两项、国际计算机视觉顶会ICCV2021特定行人检索大赛冠军等荣誉。

  …………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楚龙强在宣布评审结果时说:“很多团队建设了5年乃至10年以上,由起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几十人、上百人,不少团队已成长为全省乃至全国立得住、站得稳、叫得响的品牌团队,集中体现了武大青年赓续奋斗、笃行不怠的坚韧品质。”

  牢记殷殷嘱托,勇攀科学高峰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一年来,武汉大学坚定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武大路径”。

  以数智教育为抓手,武汉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步履不停——

  发布《武汉大学数智教育丛书》,上线“武汉大学珞珈在线AI智慧教学中心”,成立“武汉大学数智教育实践创新平台”……10月18日,在第一届数智教育实践创新论坛暨数智教育实践创新联盟启动会上,武汉大学的系列成果正式亮相,引起广泛关注。

  “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一流大学的核心使命。”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表示,“对武汉大学来说,拔尖创新人才和国家急需人才的培养是并重的,我们将进一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和完善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武大风格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聚焦国家需求,致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

  武汉大学哲学社科工作者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发布,武汉大学53项获批立项,并列全国高校第三。在教育部第九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奖大会上,武汉大学50项成果获奖,居全国高校第六位。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一直是武大人的不懈追求。武汉大学牵头承担的23个项目,获批2023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体现了武大科研团队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决心与奋进。学校先后与中国电信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电建集团、凤凰卫视集团、国家林草局等签署合作协议,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推进人才强校,人才方阵不断壮大——

  “这里不仅有一流的校园环境,更有突出的学术研究氛围。”11月18日,武汉大学举行数学学科高层次人才聘任仪式,两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学者全职加盟武大。这是武汉大学更高质量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一个缩影。

  这一年,武汉大学高规格举办引进人才入职仪式、教职工荣休仪式、教师节庆祝大会等,坚持选树宣传珞珈优秀教师典型,着力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的珞珈“大先生”,“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荆楚最美教师”等教师典型持续涌现。

  初冬的武汉大学,层林尽染,枫叶正红,校园美不胜收。与校园美景交相辉映的,是武汉大学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勇担强国使命的热血初心和不懈奋斗。广大师生在干事创业中迸发的澎湃动能,必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美画卷增光添彩。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