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师德师风修炼摆在首位
2023-05-12 中国教育报

  日前,教育部召开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座谈会,围绕贯彻落实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路举措,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形成严的基调、氛围和态势。会议指出,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会议强调,师德师风建设是凝心铸魂、立德树人的基础性、系统性工程,必须持之以恒抓实抓严。要把准问题短板,坚持对师德违规行为“零容忍”,明确重点任务,在内外兼修、惩防并举、宽严相济、标本兼治等各个方面下功夫,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师德是教师之魂,是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广大教师务必将师德修炼放在首位,扣好教师生涯的第一粒扣子,时刻自觉涵养正确的政治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厚重的人格力量、无私的爱生情怀,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涵养正确的政治品德。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这要求教师必须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用好课堂讲台,守好校园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评价一名新时代的高校教师,首先要看的是政治标准,看心中是否有国家和民族,是否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教师要牢记政治使命,强化政治责任,自觉做到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过硬,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师者,人之模范也。”“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教师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以及其所扮演师者角色的社会性,对社会的影响力极大,因此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群体。为人师者,更需要认同并践行社会公德,一言一行应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能带动学生及更多人正确认知和积极践行社会公德。教师需不断提高公共道德修养,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身行为引导感染学生及他人,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涵养厚重的人格力量。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者,又是灵魂的工程师、文明的传承者;是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师是用自己的思想影响学生思想的人,“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必须是有德之人,其个人品行、人格力量应令人信服,只有具有厚重的人格力量,才能真正地感染、影响、引导学生。德高人为师,德重学子信,教师需不懈修炼人格力量,增强人格魅力,以自己的学识、素养、德行、人品影响学生,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涵养无私的爱生情怀。教师的大爱无私,在师德范畴内主要表现为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热爱和对学生的关心关爱,执着于教书育人,倾心于学生成长成才。一方面,教师应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另一方面,教师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和信任的,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教师无私大爱的两个相互关联的体现。教师需切实增强职业责任感使命感,真正做到敬业乐业,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始终关爱学生,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帮助学生人人成才、人人出彩。

  高尚的师德并非一日养成,外在培育和自我修炼缺一不可,更关键的是需要自己自觉的、不懈的自我修炼自我养成,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严格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强化道德自觉、提升道德品质,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无私奉献、辛勤耕耘,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邬跃(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05/12/content_623885.htm?p=-1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