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交通学院打出创新育人“组合拳”——评价“指挥棒”变了,创新大成果有了
2023-04-12 科技日报

  4月10日,山东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山科大)交通学院教授张立业在西安参加完学术会议,匆匆赶回青岛,家都没回就一头扎进了实验室。为啥这么急?

  “有企业对我的‘智慧航道全息感知与智能预警关键技术’项目表达了合作意愿。合作前,我必须要保证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上达到近乎绝对安全。”张立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在山科大交通学院,像这样的成果转化项目近两年已有30多个。这些项目精准对接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实现了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的无缝对接。

  “学院紧扣创新团队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建立评价‘指挥棒’,打出创新、育人‘组合拳’,产出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山科大交通学院党委书记苗汝昌说。

  “指挥棒”指向团队,激励教师抱团创新

  一直以来,科研团队“小、散、弱”,科研平台“低、旧、乱”问题是困扰山科大交通学院发展的难题。

  “学院要想办法把教授们聚集起来,合力攻克科学难题,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山科大交通学院院长辛嵩说。

  程钰在企业工作期间,曾承担诸多国家级科研项目。2020年他来到山科大交通学院工作,起初没有科研团队、缺少实验设备,科研工作几近陷入停滞。

  不久,该学院牵头组建“固废资源化利用与碳汇技术创新团队”,将程钰和另外15名中青年教师聚拢在一起,配备了专门的研发实验室和项目启动资金。仅隔一年,团队便突破了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成果入选交通运输部绿色科技示范推广工程项目。

  近年来,该学院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奖励、考核、评价等体制机制,以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产出大成果为“指挥棒”,组建10多个特色创新团队,打造10个以问题为导向的科研平台,激励教师由“单兵作战”向“团队协作”转变。

  “是学院人、财、物全面支持,给了我瞄准前沿、攻坚克难的勇气。”自2021年起,该学院赵子亮教授瞄准新能源汽车续航受限、里程缩水等问题进行创新尝试,他研究的增程器系统开发项目获批山东省科技厅“重大科技立项支持”,获4100万元综合经费支持。

  “指挥棒”瞄准成果,对接创新服务市场

  “山科大的教授打破了很多技术瓶颈,提出的操作方案非常实用。”说这话的是青岛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管洪清。

  管洪清发出这样的感慨,源于两年前的一次“联姻”。彼时,管洪清正为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平台等技术难题“发愁”,另一边,山科大交通学院教师孟坤在相关领域有多项创新成果未能“配对”转化。2022年1月,该公司与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成果和需求的“结对”。历时两年,孟坤团队如期解决了难题。

  “创新成果不是‘花瓶’,最终要体现为产业发展成果、经济发展成果。”苗汝昌介绍,学院构建重大产出评价体系,创新校企“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先后与山东高速集团等20余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技术成果对接洽谈会、教授博士进车间等技术推广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指挥棒”紧扣创新教育,激活人才培养新生态

  山科大交通学院交通工程专业学生钟明辰虽然只是本科生,却已在“绿色交通技术与产业创新中心”参与科研工作近两年,成为团队的学生骨干,并获得10多项科创奖项。

  数据显示,该学院本科生平均每年获省部级以上创新竞赛奖项15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为何本科生会频频获奖?

  “这得益于学院‘三早育人’机制、本科生项目导师制度。”山科大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勇介绍,学院实施项目导师制,进行“一对一”个性化创新培养,在鼓励创新实践、产科教融合育人上下功夫,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学训赛相通”的人才培养特色。

  “有什么样的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导向。”山科大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克周说,“指挥棒”一转,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改革随之而来,激发了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的活力,这是一把盘活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3-04/12/content_551914.htm?p=-1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