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管人才赋能高水平队伍建设
2022-09-19 中国教育报

  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地和科技创新重镇,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战略力量。当前,对标“国之大者”“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要求,高校应当深刻认识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特别是要针对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还不足、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人才政策精准化程度还不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还存在“最后一公里”不畅通的问题等,精准施策、久久为功、落地见效。

  一是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这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委要切实担负起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责任,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将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列入党委重要研究事项、列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造就人才、成就人才、建强队伍。健全完善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基层党组织具体落实的横纵贯通、全面覆盖的工作格局,把党的领导贯穿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全过程,严把政治关、师德关,培养凝聚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培养大批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高校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二是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打造人才工作“新引擎”。这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高校党委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精准精细做好人才工作,引导人才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政治引领上,强化人才与党同心同德,心怀“国之大者”,激发使命担当,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在业务发展上,强化人尽其才、修身自律,引导人才坚定政治立场、涵养高尚师德、弘扬科学家精神;在感情交流上,强化用心用情、相知相重,经常与人才交流,努力当好人才的挚友、诤友;在生活服务上,强化热心服务、关心帮助、耐心引导,使人才工作接地气、入人心。要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每月集中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每年国情研修制度等,深入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加大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引导人才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推动人才政治素质与业务发展双融双促,引导其争做坚定的爱党爱国者、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凝聚、引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落实人才工作“新举措”。这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高校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系统思维和战略眼光,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基础学科人才、卓越工程师等,打造梯次合理的战略人才队伍。要聚焦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高精尖缺”人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形成更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整体谋划、按需设岗、精准引进。要支持战略科学家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创新团队,打造集聚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以才聚才的平台,完善科学规范、系统完备的人才分级分类精准培养支持体系,打造高校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要超常规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一人一策”为青年人才搭建创业平台、创造平台,优化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持青年人才在挑大梁、当主角中加快成长。要聚焦培养基础学科人才,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深入实施“强基计划”,构筑人才培养特区,加强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要大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切实加大理工科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产教融合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新体系,加快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要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目标任务,以“有组织的科研”汇聚人才和创新能量,有组织地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聚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四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新机制”。这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要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坚持分类发展、多元评价、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完善以立德树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教书育人评价突出育人质量,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社会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导向,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市场导向,形成并实施有利于人才潜心育人、科学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畅通各类人才多维度发展通道。要完善人才管理服务制度,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硬待遇”和“软保障”上齐头并进,做到人才为本、尊重人才、信任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要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优化整合各类人才计划,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人尽其才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条件保障,让其安身、安心、安业,强化高水平人才队伍。

  崔春花 (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来源: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9/19/content_614147.htm?p=-1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