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同关键核心技术“量身订制”攻关路径
2022-01-17 科技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能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事关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事关我国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事关新时期我国科技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必须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路径设计。由于关键核心技术门类多,各自存在很大差别,因此要对不同类型的关键核心技术分类施策,更好达到预期目标。

  对不同类型的关键核心技术分类施策

  关键核心技术由于技术特征不同,攻关路径存在很大差别,可从关键核心技术的“市场价值”和“技术集成度”两个维度出发,将关键核心技术分为4类,不同类别采用不同的攻关路径。

  第一,对于高市场价值、低技术集成度的关键核心技术要着力培养龙头企业,强化技术生态建设。此类技术攻关要以龙头企业为主,协同推进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生态建设。要坚持市场导向,更多以市场手段如采用政府合同采购、产业基金支持等方式,激励龙头企业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要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和用户形成产业联盟,尤其是在工业软件、操作系统等领域,要形成围绕该产品的技术和服务生态。

  第二,对于高市场价值、高技术集成度的关键核心技术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系统带动零部件共同发展。此类关键核心技术系统性、集成性强,且技术更新换代相对较慢,后进入者赶超机会较大。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大企业为主体和平台、以商品为导向,联动相关零部件、材料中小企业供应商,以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创新联合体。通过对该类技术的攻关,掌握相关基础型和通用型技术,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

  第三,对于低市场价值、低技术集成度的关键核心技术要积极发挥“专精特新”企业作用。重点发挥民营中小企业运转灵活、专注细分领域的特点,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此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方面,以大企业为带动,吸引产业链中小企业参与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的研究开发;另一方面就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设立相关科技创新项目,吸引有条件、有基础的企业参与,或以合同采购的方式,支持相关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第四,对于低市场价值、高技术集成度的关键核心技术要继续强化组织机制创新,加强产学研共同合作。可借鉴我国“两弹一星” “探月工程”等实践经验,对涉及我国重大科技进步,以及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大工程、项目,从国家层面进行系统规划和长远安排,加强统一领导。进一步探索完善体制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发挥我国国有企业战略服从、民营企业战略配合的体制优势,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成功攻关。

  多点发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个系统工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强化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长期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周期长、风险大,技术的构成越来越复杂,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必须横下一条心,下大决心攻克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高强度和持续性投入,做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长期奋斗准备。要坚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战略一致性和政策一贯性,不能追求短平快的眼前效益,要规避其他可能干扰攻关进程的非技术因素。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关键用户作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的率先应用。要多采用政府采购和多元化商业合同等支持方式。对于面向国内外消费市场的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要广泛动员国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的力量,加大采购力度,尤其要精准落实对中小企业创新产品的采购政策,保障产品进入市场初期的利润,给予企业充分空间进行技术改进与产品升级,要坚定不移地以采购形式保护受到国外产品冲击的自主创新产品。

  三是积极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生态。一方面要推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群体性突破,以重要基础性、通用型技术为抓手,发展基于共同技术根基的产业群。另一方面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用户导向,吸引用户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进入市场做好充分准备。此外,还应加快推动我国自主创新产品基于国内市场的标准制定,推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快速形成规模市场效应。

  四是加强企业发展基础性政策制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要动员各种所有制、各种体量的企业广泛参与。要制定宏观稳定的企业发展政策,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破除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放管服改革,减少为企业设计的“帽子”“名头”,避免由于“帽子”“名头”造成的更大的不公平,给企业带来科技创新之外的负担。减少科技专项、技术中心等对企业人员职称、固定资产的限制,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机会。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政策体系,塑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申请和维权制度体系,促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大量涌现。(韩燕妮,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新发展研究所)

  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01/17/content_529138.htm?p=-1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