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国家财政经费资助的科研项目所研发出来的成果,如需要发表论文,应规定先在中文期刊上发表
2023-05-19 李志民

  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和政府重视,这些年科研经费和人力投入不断加大,我国科研成果产出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高。从近期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中国目前的学术水平、论文数量显然已经提高不少,尤其是“模仿和跟踪”国际学术发展的方面,进步很大。我们正在从世界科研跑道上的“观众”逐步成为“跟跑的运动员”,个别科学家也许已经认为自己是“领跑者”,我们会不会在众多科研领域成为“领跑者”呢?在国家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的情况下,关键要看我们的科研群体能否克服心理自卑、避免盲目自大、崇尚学术自尊。建立学术文化自信其中之一就是要用中文发表论文,是科研人员的责任,也是义务。中国人不以用中文为荣,何谈民族复兴?

  能不能在国际上成为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领跑者”,在国际国内环境没有重大改变,我们科研经费投入继续增加的条件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科技评价机制和导向,在做好科研分类评价,推行代表作和标志性成果的同时,要鼓励科研人员用中文发表论文。

  国家三令五申要“破四唯”“破五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是政府相关部门继续发帽子授奖励,各种评比评估实际上还是靠数量;另一方面长期唯论文的评价形成了既得利益者,以“公平”为借口拖延评价改革。目前实际上还在采用SCI崇拜的量化体系,它已经严重扭曲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即便是由专家组成的各种评审组,也是根据申报材料,数数SCI论文和奖励的数量,SCI崇拜导致了中国知识产权的大量流失。有香港学者把此现象形容为“大陆学者做出了一顿丰盛大餐,首先奉送给西方学者享用”。

  为改变这种现象,国家应该规定,凡国家财政科研经费资助的科研项目所研发出来的成果,如果需要发表论文,应规定用本国官方语言来先发表,方便资助者检查验收其工作成效,方便与国内同行的交流,促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也体现出学者对国家的尊重和忠诚。靠国家科研经费资助研究出来的成果,用中文发表论文是科研人员的义务,也是责任。当然,考虑到一些科研人员可能要提高国际学术影响力,国家应鼓励其论文在中文期刊发表后,再用外文在国外期刊上发表,同样内容的中外文论文只要计算一次科研成果,不能算作学术不端。

  未来的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会进一步加大,现在的合作以请对方的教授来中国做访问学者、互访的合作为主,随着我国学术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需进一步提高合作的形式,比如转变为科研课题的合作,有竞争有合作,中文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学术交流的主体语言是随着世界强国的变化而变化的,中世纪后的意大利文化昌盛,学术论文的主体语言是拉丁语;英国美国强大后,学术交流的语言才逐渐变成了英语。牛顿的论文是用拉丁语写的,爱因斯坦的论文是用德文写的,都没影响其对科学的贡献。中国学者要逐步养成为用中文写论文而自豪,我们要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成为“领跑者”并不无可能,关键是别浮躁。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