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理解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次数
2021-09-23 李志民

  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统计,中国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已经连续10年居于世界第二位,与第一位的美国旗鼓相当。截止2021年5月,中国已经反超美国占据榜首!同时,中国SCI论文的质量与被引用情况也持续提高。虽然我国科技论文的总被引用次数排名还没有处于第一,与美国、德国和英国有差距,但论文质量呈稳步提高的态势,总被引次数逐年递增。

  要知道,发表论文仅仅是基础研究的衡量指标,不能反映整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即便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用论文数量或者用论文被引用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也是不够的。要看科学研究中对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原创性有多少,独立开创的研究方向有多少。要避免只是依靠跟踪模仿、购买仪器海量测试数据、试验方法或技术的改善、独有地域资源数据等的“创新”。否则,就算论文发得再多、引用率再高,也仅仅是更新。

  从比发表论文的数量到比刊载论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再到比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应该说是一种进步。但这种评价的进步仅适用于只能以学术论文为展示成果形式的研究领域。在理想情况下,论文被引用客观地反映了其他科学家对论文的使用情况。用“引用”次数评价成果只适合于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要知道,我们国家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和人力投入仅仅占整个研发投入的不足百分之十。

  论文被引用的原因有很多,譬如:引用原理或公式、采用实验方法或数据、支持证据、证明有效、评价优劣、驳斥或证伪等,都需要引用。不同类型的论文被引用的情况也不一样,例如综述类文章引用率就比较高;不同学科领域不宜比较引用率,研究人员多少、学科成熟度等对论文引用率都会产生影响。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20453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902063号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