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汇八方智慧以图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高校人才评价体系改革,2025年3月21日上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吴报华、秘书处办公室副主任吴晓彬、秘书处秘书侯佳琳、秘书处秘书秦军慧一行四人赴重庆交通大学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委员、人事处处长吴新中,人事处综合科科长陈媛华,人事处工资保险科科长王海鉴,人事处人才科负责人焦柳丹,人事处人事科副科长邱宇出席会议。
调研会上,吴新中处长对专委会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播放了重庆交通大学宣传视频。视频以 "人与聪明车、智慧路、综合网、分布云" 五元协同为核心,展现了学校在 "未来交通" 领域的创新布局与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思考。吴新中处长就职称评审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立可量化的评审服务规范,增强评审公信力;二是强化专家评审的学术性导向,注重理论逻辑与科学价值评估;三是完善 "五级人才培育库",为新引进人才提供全周期支持。他强调,人才评价要打破 "唯论文、唯帽子" 倾向,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邱宇副科长在会上详细介绍了重庆交通大学在人事制度改革、职称评审和岗位考核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他指出,学校高度重视职称评审工作,不仅注重教师的学术成果,还特别关注人才队伍的思政建设。在职称评审中,学校有两大特色:一是关注教师在报刊上发表的理论成果,以此衡量其思政素养和理论贡献;二是针对辅导员序列,特别关注其育人时效和实际效果,以此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稳定性。
吴报华常务副秘书长介绍了人才发展专委会的发展历程以及专委会在人才评价体系研究、团体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工作进展,提出 "学术体检" 精准服务模式,通过跨学科专家团队指导助力学科平台建设。此次调研,以新近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高校科技人才发展与评价体系研究》和团体标准《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外审服务规范》为主题,同时结合了重庆交通大学在构建三维评价体系、实施分类分组评审制等青年人才分类评价方面的创新实践,以及“学术三餐”培育计划、五级人才培育库等关怀扶持机制,为高校人事人才工作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会上,专委会向吴新中教授颁发了专家聘书,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
双方一致认为,本次调研为深化人才发展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将重点围绕职称评审标准制定、青年人才培育机制创新、跨学科平台共建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构建 "引得进、育得好、用得活" 的人才生态,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